1月14日,恩捷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與海外某大型車企簽訂合同,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由上海恩捷及其子公司向本次合作客戶及其授權方供應鋰電池隔離膜產品。
雙方約定,2022-2024年度,上海恩捷及子公司向本次合作客戶保證供應數量不超過16.5億平方米;2025年度起,上海恩捷及子公司向本次合作客戶保證供應數量不超過9億平方米/年。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鋰電行業形勢大好,鋰電隔膜產銷齊升,公司業績也隨之大增。恩捷股份日前發布公告稱,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26.6億元-27.6億元,同比增長138.44%-147.4%。
恩捷股份表示,報告期受益于公司濕法鋰電池隔離膜產能持續提升,競爭優勢不斷鞏固,且公司緊抓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的行業發展機遇,持續開拓海內外市場,濕法鋰電池隔離膜的產量和銷量持續穩定增長,疊加公司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有效提升了運營管理效率,降本增效,公司整體利潤水平顯著提高。
合作優質客戶
目前,恩捷股份膜類產品分為兩個大類,一是鋰電池隔離膜,二是BOPP薄膜。據悉,其生產的濕法鋰電池隔膜主要運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3C產品及儲能領域。且鋰電隔膜是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之一,隔膜約占電芯成本的5-10%。
2018年-2020年,恩捷股份濕法隔膜分別實現收入13.28億元、19.43億元、28.91億元,占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54.04%、61.49%、67.51%,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47.55%。
同時,濕法隔膜業務以其高毛利優勢帶動公司膜類產品毛利率由27%左右提升至45%以上。2016年進入濕法隔膜領域前,公司綜合毛利率僅為28.83%,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提升至48.28%。
與此同時,恩捷股份也在不斷擴產。截至2020年末,子公司上海恩捷在五大基地擁有46條濕法生產線,理論年產能達到33億平米,產能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大幅領先于行業。
根據西南證券測算,恩捷股份四季度鋰電池隔膜出貨量接近10億平,對應全年出貨量約28億平。
東方財富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伴隨行業需求的快速增長,恩捷股份產能不斷擴張,其預計 2021-2023年,公司有效產能分別為35億平、53億平、75億平,根據公司良率及產能利用率進行折算,對應出貨量為27.5億平、44.1億平、66億平。
從全球鋰電池隔膜市場來看,恩捷股份如今已經具有較大優勢,成功進入全球主流電池廠商的供應鏈,公司與國外三大鋰電池生產巨頭松下,三星,LG Chem,以及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孚能,力神在內的中國主流鋰電池企業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恩捷股份還積極強化與客戶的聯系。
2021年8月,恩捷股份宣布與億緯鋰能合作,共同投資52億元建設鋰電池隔離膜項目。2021年11月,公司又發布公告,公司牽手全球鋰電龍頭寧德時代,設立平臺公司,共同發力鋰電池隔離膜,預計總投資80億元。
凈利潤十年連增
幾年前一筆50億元的收購,成就了如今的恩捷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恩捷股份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玉溪創新工貿有限公司,最早,其以無菌包裝和煙膜業務起家,2009年,公司增加用于煙標的特種紙業務,2010年,又收購紅塔塑料,昆莎斯、成都紅塔等股權,擴展BOPP膜等業務。逐漸地,公司發展為云南省非專賣的卷煙材料A級供應商,煙標產品主要客戶為國內大型的卷煙生產企業。
雖然卷煙行業盈利穩定,但很難有較大突破。2012年,恩捷股份凈利潤首次破億,實現1.19億元,但隨后的2013年-2016年,其凈利潤增幅最高不過17.4%,業績整體漲幅極慢。
恩捷股份并不滿足于溫水煮青蛙般的環境。2017年5月,公司作價49.99億元收購上海恩捷90.08%股權,從此進入鋰電隔離膜領域。2018年,重組交易完成,公司借此更名為恩捷股份。
隨后,公司開始了急速擴張。其先是收購江西通瑞100%股權,擴大濕法隔膜產能優勢。2020年,又先后收購蘇州捷力100%股權,布局3C濕法隔膜領域,收購紐米科技76.36%股權,加大消費鋰電池隔膜布局,并收購上海恩捷5.14%的股權;2021年,恩捷股份擬收購上海恩捷剩余股權,完成上海恩捷全資控股。
也是從2017年開始,恩捷股份的業績開始步步高升。2017年-2020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68億元、5.18億元、8.5億元、11.16億元,增幅分別達到122.64%、40.79%、63.92%、31.27%。
根據其2021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其2021年凈利潤為26.6億元-27.6億元,同比增長138.44%-147.4%,也就是說恩捷股份凈利潤連續十年實現增長。
恩捷股份的現金流也表現得較為健康,2021年前三季度,其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4.74億元,同比增長80.39%。由于大力擴產,其投資性現金流凈流出20.83億元,而籌資性現金流則凈流入13.39億元。
與此同時,恩捷股份資產負債率也在2021年前三季度降至42.59%。需要注意的是,其短期借款在2021年前三季度飆升至32.7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95億元,而其貨幣資金僅為20.23億元。不過,同期,其應收賬款共計40.69億元,如果截至年底回款成功,應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壓力。